内生势能不断积蓄 江苏高质量发展赢得良好开局
行业动态   其他      2018年12月13日
文章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王乐如 袁雪飞 王乐如 阅读量:2410
内容摘要:据了解,去年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把“高质量”作为全省发展的鲜明导向,明确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扎实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积极进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探索。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更是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
 
据了解,去年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把“高质量”作为全省发展的鲜明导向,明确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扎实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积极进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探索。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上下动若风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前三季度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新旧动能积极转换,内生自主发展的积极因素积蓄,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侃桢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侃桢介绍,下一步,江苏省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和“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要求,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克难决心,保持战略定力,提高应变能力,创新思路和方法,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发展动能转换,更大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着力破解发展中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推动全省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推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数”看发展:稳进

一个个喜人的数据表明,江苏省正在实现着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前三季度,从结构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长7.8%,占比51.1%,比去年底提高0.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2%,占比31.9%,比去年底提高0.9个百分点。从质量看,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科技创新30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PCT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94.5%,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8.1%;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产品产值增长13.4%,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7.7%。从效益看,“三个口袋”协同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
 
其中,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李侃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江苏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需求的关键性作用,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民间投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数据显示,一是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在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时期已经过去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投资增速实属不易,比一季度、二季度分别提高1.7和0.3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其中高新产业投资增长14.7%,高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支撑有力。民间投资增长10.5%,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上升到70.9%。13个设区市中有9市民间投资增速在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今年以来江苏沿海地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1~9月份,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2%,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和2.3个百分点。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成为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数”看项目:势能

毫无疑问,全力实施好重大项目,对于江苏省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李侃桢介绍,2018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安排按照运用系统化思维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力求体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引领创新发展的项目。二是注重壮大实体经济的项目。三是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的项目。四是注重强化民生导向的项目。着力健全完善项目遴选储备机制,以是否符合产业布局、是否能够带动产业链培育、是否具有较好的质量效益为标准,不断优化省级重大项目遴选、储备机制。
 
据悉,江苏省专门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挂钩联系推进省重大项目制度,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要素调度和保障,前三季度220个省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3900亿元。连云港正大天晴润众生物制药、常州时代上汽动力电池系统等项目超时序推进,无锡华虹集成电路、扬州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等项目开工建设。
 
李侃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江苏省特别注重发挥民间投资对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数据显示,今年220个省重大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达到107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达25个。此外,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在深化供给侧改革主力军作用,务实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全省200个补短板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00亿元以上,截至今年10月底已完成3000亿元。
 
对于江苏省沿海地区来说,突出项目带动,增强持续发展动能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江苏省沿海地区依托沿海区位、空间、港口、资源等优势,把主攻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作为培育新增长点、提升综合实力的主要抓手。2014年以来,每年编排实施沿海开发200个重点项目(2018年100个),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占沿海投资总量的1/4左右,有效带动沿海市县和社会资本投入。
 
据悉,下一步,江苏省将从以下几个层面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挂钩联系推进省重大项目制度导向作用,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进行一对一挂钩帮扶,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对2018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适时调整。研究起草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的实施意见。抓紧遴选、编制《2019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二是着力加快补短板工作进程。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推进实施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确保年度完成投资3600亿元以上。组织开展补短板重大项目推进活动,不断充实补短板重大项目储备库,健全项目滚动实施机制。三是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筛选一批优质基础设施项目提请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鼓励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交通、市政等领域投资。协助研究制定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四是着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3698”政务服务平台,制订《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加快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直接办理和核准并联办理。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促进企业投资项目尽快落地。
 
见微知著,项目日趋扩势,新旧动能转换在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势能正在江苏积蓄。

“数”看产业:新兴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举措。
 
据李侃桢介绍,前三季度,江苏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2%,占比达31.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前三季度,智能电视、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增长50%以上,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创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以信息经济、生物经济、智能经济为主的新兴业态逐步成长壮大。一个个鲜明的数据表明,江苏省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新建15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比超过1/3。“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成果两次荣获“戈登·贝尔”奖。同时,集群优势日渐凸显。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集聚了全省6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实际上,江苏省还特别注重提高项目与产业的结合度,重点安排掌握核心技术、代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项目和江苏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产业项目占重大项目比重逐年提升,今年重大产业投资项目135个,投资占比达43%,同比提高16%,今年1~10月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816亿元,有效促进了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资金、用海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强跟踪服务和督促检查,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临港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连云港获批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盐城悦达起亚汽车产值突破千亿元,南通海工装备产业全国领先。
 
今年2月,江苏省公布419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其中智能制造占56%。在江苏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项目将以点带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巨大示范和撬动作用,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李侃桢介绍,近期江苏省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重大工程,优化专项资金投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力促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创造一批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的重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及“隐形冠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重大技术攻关、重大工程带动、重大平台支撑、重大成果转化、重大应用牵引的创新体系;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专利世界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