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坚“十五五” :创新驱动力 再造高技术产业蓝图 | 
| 行业动态   电子信息      2025年10月26日 | 
|  | 文章来源:专利世界网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管理员 | 阅读量:52 |  | 
| 内容摘要:向原创引领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十五五”规划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攻坚蓝图,其核心路径是依靠“科技自立自强”与“深度改革”来重塑国家竞争力。 | 
 向原创引领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十五五”规划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攻坚蓝图,其核心路径是依靠“科技自立自强”与“深度改革”来重塑国家竞争力。
核心内容提炼
     战略重心转移:科技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规划目标排序中,“科技自立自强”仅次于“高质量发展”,位列第二,直接回应了国际技术封锁的压力。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的具象目标,明确了未来十年的产业扩张雄心。
     “加强原始创新” 首次写入五年规划,标志着从“技术应用”向“源头创新”的根本性转变。
     产业骨架重塑:明确“三化”方向与“骨干”定位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首次作为未来产业的清晰发展思路提出。
     先进制造业 被定位为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 ,奠定了其经济脊梁的地位。
     产业焦点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领域。
     关键实施机制:依靠“新型举国体制”攻坚克难
     文章指出,“新型举国体制” 是实现技术突围的核心底气,它通过国家战略牵引、产业链协同和市场配置,在关键领域(如芯片、工业母机)组织体系化攻关。
     改革与金融:服务于核心战略的支撑体系
     深化改革 是保障,尤其在科技体制(如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金融体制(如发展科技金融、直接融资)方面寻求突破。
     金融虽未在公报中直接提及,但其角色明确: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支持“再造高技术产业”的目标。
     关键时间节点:2029年的承前启后意义
     2024年提出的改革决定要求在2029年前完成改革任务,这使得“十五五”时期成为改革攻坚、破旧立新的关键窗口,其成效将直接决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深度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
一、  “三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名词注解
     “三新”经济:这是一个统称,涵盖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它不仅包括新技术直接产业化催生的全新产业(如人工智能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后形成的新产业(如智能工厂)。
     新业态:指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类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营活动,如共享经济、远程医疗等。
     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的创新。例如,将互联网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或提供消费、娱乐、休闲的一站式服务。
     在统计上,"三新"经济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等9个大类。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已占GDP的16.3%,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
     高新技术产业:在"十五五"规划的语境中,"再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意味着要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和壮大一批技术密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其重点方向与"三新"经济中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大量重叠。根据官方分类,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部署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振兴方面,"十五五"规划作出了系统性的部署: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划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并提及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具体激励措施。
     加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规划要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提出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从制度层面破除转化障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激发创新活力、保障转化收益的基础性工作,在规划中被再次强调。
     部署未来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重:一方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培育和布局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其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构建支撑创新的金融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解决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
三、规划中的新提法与战略聚焦
     "十五五"规划在继承以往政策基调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提法和战略侧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表述将科技创新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其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这比之前"互联网+"的提法更进一步,强调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这强调的是要超越单点突破,以建制化、体系化的方式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领域。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意味着政策将更加注重扶持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使其成为行业标杆和技术突破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