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精工智能董事长丁佰胜:“四化合一”解析中国制造转型路径
行业动态   机械制造   产业动态   2025年10月16日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阅读量:23
内容摘要:丁佰胜表示,精工智能提出“人体模型”理论,精益化是大脑,提供消除浪费、持续改善的思想;数字化是神经,实现信息流动自动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是手脚,执行高效精准的生产动作。四者缺一不可,而精益是落地的前提,这一理念源于精工智能25年制造业深耕经验。

 近日,广东精工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智能”)董事长丁佰胜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不是简单买设备、升级系统,而是要让精益思想、数字化神经、自动化手脚真正协同,打造‘好用、好看、不贵、舒适’的现代化工厂。”丁佰胜在专访中深入解析了中国制造的转型路径、中小企业的落地策略以及中国方案相较于国际方案的差异化优势。

  广东精工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佰胜接受采访。

  丁佰胜表示,精工智能提出“人体模型”理论,精益化是大脑,提供消除浪费、持续改善的思想;数字化是神经,实现信息流动自动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是手脚,执行高效精准的生产动作。四者缺一不可,而精益是落地的前提,这一理念源于精工智能25年制造业深耕经验。“没有精益的智能工厂只是‘好看不好用’。例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曾投入千万引入自动化产线,却因生产流程未优化,设备闲置率高达40%。精工智能先通过精益诊断消除瓶颈工序,再用数字化串联信息断点,最后部署自动化设备,使产能提升50%,投资回收期缩短至2年。”丁佰胜认为。目前,精工智能已形成覆盖“体检-规划-实施-优化”的全流程服务:通过免费工业体检识别企业短板,再分阶段落地——先精益改善流程,再数字化打通数据,最后按需部署自动化与智能化工具。

  在与国际巨头的标准化方案相比,精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本土化适配”。丁佰胜介绍,精工智能服务的800余个落地项目中,70%是中小制造企业,针对订单波动大的企业,开发模块化产线;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场景,设计柔性调度算法,让数字化系统既能降本,又能适应市场变化,这种“接地气”的方案体现在成本控制上。精工智能提供低中高多档解决方案:小企业从免费体检、精益培训起步自主改善,中型企业聚焦核心环节数字化,大型企业则推进全流程智能化。“精工智能‘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四化合一的方法论,已帮助近千家企业实现效率提升与模式革新。”丁佰胜说。

  “转型成败与企业大小、资金多少无关,核心是理念。”丁佰胜说,针对中小企业痛点,精工智能提出“三步走”策略:通过免费诊断明确优先级,区分“当下必做”与“未来规划”,避免盲目投入;运用丰田生产方式优化流程,如5S管理、快速换模等;从基础数据采集切入,再逐步升级至AI排产、质量追溯等高级功能。此外,精工智能还通过公开课、企业内训等形式普及转型知识。去年精工智能举办了50余场培训班,超3000家企业参与,很多学员回去后自主推行精益改善,成本几乎为零。

  丁佰胜认为:“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十年,是‘普惠智能’的十年”。随着技术成本下降与方案模块化,中小企业将迎来转型窗口期。精工智能正布局两大方向:一是开发轻量化SaaS工具,让小企业用低成本接入数字化管理;二是建设灯塔工厂标杆,提炼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精工智能的终极价值是“以人为本”——通过改善环境、减少重复劳动,让员工更幸福。“我们的目标不是做‘高大上’的展厅,而是让每个工厂都能说‘我的转型很值’。就像我们打造的花园式工厂,车间绿植环绕、噪音降低,员工流失率下降60%,这才是可持续的转型。”丁佰胜说。

  全球行业盛会启幕!全球智能机械与电子产品博览会(AIE)专业观众与采购商招募通道正式开启!观众可登陆 AIE 官网或关注公众号“AIE 全球智能机械与电子产品博览会”注册报名锁定席位,一键链接全球行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