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高校成果转化遇到了怎样的困境?
行业动态   综合   专利知识   2023年04月08日
文章来源:奋斗着的小曹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阅读量:516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教授多出于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项目结题、专利补贴等原因而申请专利,甚至有高校教授为了拿更多补贴,不惜将一个专利拆分成多个专利。这意味着,申请专利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走“偏”了。这些走“偏”的专利根本不具备产业化的必要条件,自然很难转化。

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高校成果转化遇到了怎样的困境?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数量丰富、转化活动持续活跃,但成果转化率偏低。据《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校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

而高校专利数量在持续增长,专利产业化率在持续走低,高校为何会在成果转化中产生这样的矛盾?又该如何解决?

 

专利转化现状

当前高校教授多出于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项目结题、专利补贴等原因而申请专利,甚至有高校教授为了拿更多补贴,不惜将一个专利拆分成多个专利。这意味着,申请专利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走“偏”了。这些走“偏”的专利根本不具备产业化的必要条件,自然很难转化。

即使抱着专利产业化的目的,在转化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道坎要跨越,当某项技术原理验证成功后,需要进行下一步产品整体验证的时候,高校科研人员对于产品功能验证这部分往往没有相关经验,比如发明创造是否与市场需求匹配、符合消费预期,以及生产成本、又是否能链接到合适的产业化资源等等,这些都是专利转化的关键性要素。

然而高校的科技成果普遍偏于早期,即使在实验室阶段小试成功,但离直接应用于市场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中试进行全面验证,而中试环节大部分高校都缺乏中试设备及中试基金,不具备开展中试活动的条件。

 

如何破局

提升专利产业化路径,要面临技术、产品、市场三大鸿沟,因为专利要走向市场,那就一定要面向社会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教授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将纸面技术转化成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的商业化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概念验证及产品中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纸面技术到可视化产品的全过程,我们所做的概念验证及中试环节,准确来讲是一个从理论验证——产品专利化验证——产品的技术验证——中试试验——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将技术和市场互相衔接,使其具备娴熟的专利转化技术和商业化操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