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实、精准高效:坚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行业动态   综合   产业动态   2023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阅读量:566
内容摘要:求新求实、精准高效:坚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培育4批共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何特点?正在主攻哪些领域?


量大质优 茁壮成长态势好

整体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十四五”开局阶段发展势态良好,总量、结构、质量等方面持续改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全年营收3.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约11个百分点;全年利润总额超3800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超10%,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约4个百分点。

从结构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自2019年工信部启动培育工作以来,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中型企业数量过半,占比约达57.8%;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中型企业,占比约达56.1%。在所有制结构上,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84.5%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类型占比分别约9%与4.9%。

“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哪些行业?据了解,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8084家,占比为89.9%。看细分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十位中,9个在制造业领域,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93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178家)、通用设备制造业(991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19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18家)、汽车制造业(595家)、仪器仪表制造业(44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9家)、金属制品业(332家),另外1个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53家)。

在区域分布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5370家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比约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区,占比约23%;1167家分布在西部地区,占比约1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最多的4个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山东和江苏。此外,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较多。


苦练内功,细分领域有绝活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巨”体现在何处?

据了解,“小巨人”企业体量虽然不大,但往往掌握了所在领域的不少“绝活”,科技含量高。

有的苦练内功,突破发展瓶颈。在德国、日本等国,电容器设备生产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电容器行业几乎没有一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为此,广东东莞士格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咬紧技术研发这个关键点,靠着20余年的深耕,最终突破技术瓶颈,研制出“智能一体化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该公司生产的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化生产线是国内首家推出,陶瓷电容器涂装生产线也是全球首台。如今,凭借士格电子新开发的数十条智能化生产线,不少下游加工企业的零部件加工精度也有所提高。

有的自力更生,打造过硬产品。在山东威海莫霖车业有限公司的业务版图中,野营拖挂房车是“明星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市场。“这款产品是我们的‘专利王’,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房车配备了企业自主研发的刹车校准系统,通过调整制动器内的杠杆和弹簧得到最佳制动时间,让常规刹车更加有效。同时,车顶有我们自主研发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为冰箱提供可再生能源。”说起产品优势,该公司总经理信庆信心十足。在信庆看来,研发没有淡季。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持有14万余项发明专利,平均每家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总数累计1.3万余项,包括国家标准6000余项、行业标准1930余项、团体标准5300余项。平均下来,每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定了1.5项标准。

“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非常踊跃,一共有1.3万家企业申报。”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根据初步分析,相关企业具有创新性强、研发投入高、专业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等特点。

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前景好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成长快,效益也好。

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营收3.7万亿元,户均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1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内,占比12%;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处于1亿元(含)至10亿元区间,占比增至80%;营收超10亿元(含)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至700余家,同比增长76%。

“小巨人”茁壮成长,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据介绍,工信部等部门从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培育举措、逐步优化培育环境等方面汇聚合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工信部和财政部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了部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已累计安排财政资金40多亿元。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工具,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6家。”梁志峰说,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落实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进一步在资金、人才、技术、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完善培育服务举措,坚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重视实体经济、支持工业制造、呵护市场主体,是近年来中国各项经济政策的一大特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大量涌现,但也要看到,这些企业普遍处在发展初期,一些企业还存在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基础材料、软件服务、零部件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周民良说。

未来,如何让“小巨人”更好地成长?

周民良建议,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要突出主营主业,围绕市场需求、选准主攻方向、合理配置资源,把创新成果转化到实处。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在行业标准、质量监测、品牌培育、规则制定等方面营造更好的环境,帮助更多“小巨人”做大做强。

朱宏任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抵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产业竞争力、锻造制造业韧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筑牢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举,也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应走之路。“希望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够形成‘求新求实、精准高效’的服务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对标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朱宏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