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企量身供热 给节能创新标准 |
行业动态 资源环保 品牌权威报道 2017年03月10日 |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管理员 | 阅读量:1451 | |
内容摘要:一路风雨兼程,再回首,已是鲜花和掌声。在过去的两年,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节能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全国100多个城市、近30家供热企业提供了节能量化服务。 |
中国经济导报http://www.ceh.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7/03/10/A03/A03_50.htm
张久明考察热电厂排放
平台工作人员
领导调研
业务学习
平台工作人员
编者按
一路风雨兼程,再回首,已是鲜花和掌声。在过去的两年,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节能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全国100多个城市、近30家供热企业提供了节能量化服务。
能耗下降了、投诉率下降了,企业诚信提升了,白云蓝天保护了。供热节能,是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目前,包括北京在内,数控供热的20多家分公司,正在为各地热企提供专业周到的本地化服务,从产品优化升级,到专业帮助指导,从节能减排到环境保护,从企业发展到顶层设计、国家战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使传统热企供热方式焕发蓬勃生机,吸引了更多热企入驻平台,开始“互联网+”节能量化供热。
执著的工匠精神是数控供热平台的特色和优势。专门研究数控供热技术的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明星宇”),凭借多年扎实研究功底和精湛的技术水平,为热企和供热用户办实事、解难事,推动了热企发展,也推进了节能供热,成为供热行业的一面旗帜。
产业优势集聚 发展赢得先机
根据《国家2014~2020年能源行动方案》,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保护能源,在能源分配上必须高效、清洁利用,实现燃煤锅炉的高效运行和洁净排放。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是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其中,提高煤炭清洁利用价值是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所在。据统计,燃煤锅炉占工业锅炉总量近86%。
燃煤锅炉,居民供暖,是能源损耗和造成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出台了各种举措,不断加大改变现状的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等战略行动方案,使我国各个方面、领域、产业,都在探索与发展需求相吻合的路径。农业领域、工业制造、城市建设……都在通过使用更加先进的管理、建设模式、技术创新手段后,不断提升着现有的发展水平。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供需平衡、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就拿供热行业来说,尽管国家在“智慧城市”、“能源城市”建设上,给出了很多优惠的先决条件,提供了许多的解决办法。然而,采暖供热所造成的能源损耗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依然严峻。
采暖供热是城市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眼下支撑智慧城市、能源城市建设的保障。
“我们经过几十年攻关,调整技改思路,使非常复杂的供热系统、管理,落地简单化,可实现‘秒’级能耗终端管控,每分钟服务800~1000家企业,每小时可以同时服务4.8万~5万家热企,完成大数据库扩容,减排二氧化碳和节约煤炭更是十分可观;同时,平台为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以及能耗管控提供了高效节能方法。”平台创办人、启明星宇董事长张久明说,这一高效的供热节能方法在国际上也少有。平台现已与100多个城市对接,随着市场活力被激发和国家对新兴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将有更多企业使用数控供热技术。
平台上线运行前,就已崭露头角,在呼和浩特市成功试运行了3年多时间,事实证明,供热既不缺斤短两,也不超标排放。经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结论,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认为,通过室内温度、水泵运行等大量的数据采集,并通过自主研发的17项专利技术产品设备(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7项、外观设计1项),实现了供热系统智能化控制,有效地降低了采暖能耗。
平台于2015年11月上线,截至2016年底,共为30家热企提供节能量化服务,节约标准煤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节约资金达1.5亿元。
创新彰显优势 服务展露价值
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节能服务平台由“暖气医院、专利节能、数控供热、云端服务”四大系统构成,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试点、示范,提供标准,树立样板,为互联网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新模式。
以自主研发的数据分析计算系统、参数生成系统等专利节能技术,支撑平台节能量化服务,通过计算机专业编程,开发控制软件,并装入平台,对设备实施远程控制,节能量化供热。
平台根据专利节能方法,诊断热企能耗,对热源厂、换热站、用热楼、用户房间,提供一套数据供热参数,达到合理精准生产热能、传输热能、分配热能,准确量化供热目标。
平台采用高性能SAN架构,数据存储于SAN环境中,通过工业交换机,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进行各种业务处理,实现数据发布、传输和接收。
为支持越来越高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平台与客户通讯,采用移动4G技术,客户通过固定IP登陆,平台利用数据加密通道与客户建立远程通讯,传输日能耗指令,回传日能耗实际数据,计算分析日节能量和节能率、月节能量和节能率以及年节能量、节能率。
《关于“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暖气医院”,即,给暖气看病、治病的“医院”,当服务程序进入到“专利节能”步骤,用户使用部分供热节能专利技术,叫“吃药”;使用较多项专利技术进行节能供热,称为“吊瓶”;而安装、使用全部专利技术设备供热,则称“手术”。
走进启明星宇热源锅炉基地“旗舰店”、智能数控中心、平台工作室,前来考察的有关机构领导、专家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和厚望。
今年初,观摩、考察的有关专家,在启明星宇“节能大讲堂”上,领略了数控供热和平台的魅力:用户室内温度达到99.25%,节能率达26.8%。按照2016年150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算,年可节约标准煤1.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2亿吨,预期节约资金800亿元,这是根据目前使用数控供热企业,实际节能减排量而测出的。
“这将分担国家3.13%节能减排重任。”张久明说,人类已进入智能化DT时代,采暖供热必然解决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正在兴起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为供热节能提供动力,犹如“龙头”,势必加速带动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腾飞和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供热节能解决方案,一定能让供热节能,让环境得到保护。
眼下,国家建设包括智慧产业的发展、建设,大多与智能创新技术紧密连接,作为智能供暖,与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具有同等的智能产业支撑效果,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环节。
在发展中,启明星宇荣获了许多荣誉。高度敬业的“工匠”们,心像钉子一样铆在创新的板上,研发零排放设备,筹备投入行业推广使用。实验数据显示:通过一、二、三级供热管控,减排效率分别达到87%、98.31%和99.78%,排放浓度却只有0.022%,比国家超低排放的标准,降低了近百倍,达到了趋零排放,管控效率又提高了一大截,夯实了数控供热厚发之势。
“高地”升新星 远景绘蓝图
数据显示,“暖气医院”,规范了热企供热3个耗能标准和校正建筑物耗能实际热负荷的标准;专利节能,解决了供热行业耗能居高不下的顽症;“数控供热”准确生产热量、输送热量、分配热量;“云端服务”提供“秒”级的快捷服务。
数控供热平台完成供热系统与物理系统在线量测、计算、控制等多功能环节上的高效集成,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实时感知和信息反馈,达到“集中调控、分步自制、远程协作”的科学合理数字化能耗控制功能。
“云”聚青城的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大数据产业基地——内蒙古的核心,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发展环境等,都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养分。同时,这里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延伸西北、连接俄蒙及东欧、京津冀城市群承东启西、呼包银榆经济区的核心枢纽城市。
启明星宇创办的数控供热平台,正诞生于此,成长优势得天独厚,成为“高地”青城一朵亮丽的“云”。
作为中国供热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启明星宇近两年坚持倡议并组织有关重要热力节能环保活动,其目的是在紧密配合“双创”和国家在工业、交通和建筑等方面部署的节能减排战略,以保护家园白云蓝天为使命,凝聚联盟的力量和智慧,推动中国采暖供热实现绿色标准。
中国供热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于2016年12月9日在京举行隆重的成立仪式,联盟“大家庭”分享了数控供热节能新技术、新经验。
在联盟“大家庭”相聚的日子里,张久明说,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已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新区,创新引领动力,依托当地政策和国家政策。在中国供热节能道路上,公司将深入广泛开展数控供热服务,让更多热企入驻平台,让热力节能落实到位,用智慧产业提供绿色能源,用数控供热呵护美丽家园。
启明星宇,一颗“高地”升起的新星,将照亮供热节能宽广大路。今年1月9日,张久明作为少数受邀企业家,参加并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后记
“数”据大产业智慧在“云”端
交通运输,高效监控管理;政务办理,云端搞定;智能医疗,让每个人有贴身护理;采暖供热,智能数控.....这些曾在科幻作品里的场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发展数控供热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正是洞见了这一点,启明星宇从2011年以来,紧紧依托自然禀赋、能源区位、政策保障等优势,把握时代脉搏,从理念到行动,以“双创”赢未来,终于化蛹成蝶。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挑战,2015年4月,《巴黎协定》175个国家承诺,要把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内。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张久明介绍说,气象温度在平均5℃~10℃左右容易产生雾霾,并且,集中在每年11月份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供热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0%,解决了供热节能,就解决了排放叠加效应,从而抑制雾霾生成。
颠覆传统供热、供凉模式,突破供热控制升级、数控供凉软件、零排放系统集成设备,以及烟气余热和颗粒物二次燃烧热量回收等关键技术壁垒,为减少霾害侵袭,提供创新具体解决方法。(图文/张红平 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