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行业动态   综合领域   科技政策   2020年01月12日
文章来源:东南网  文章版权: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作者: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阅读量:1094
内容摘要: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祝贺!

黄旭华、曾庆存获2019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94 岁),中国船舶集团所属 719 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26 年 3 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

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旭华院士身上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2019 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系列活动中,“共和国勋章”共授予 8 人,黄旭华便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黄旭华还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1958年,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

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不到13年的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背后,是一个“赫赫无名”的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从没见过核潜艇

算盘打出核心数据

上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不断加压的核威慑,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1958年,以黄旭华为代表的29人团队,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而当时,这支队伍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和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

核潜艇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一个数千吨重的钢铁圆筒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才能将它制造出来。

面对西方严密的科技封锁,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从浩瀚的报纸杂志中搜寻所有和核潜艇相关的资料。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旭华:我们的核潜艇牵涉到大量管道、电缆、钢材,这么多的东西组合在了这个潜艇上,要保证它的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那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没有计算手段,我们是用算盘打出来的,一点改变,整个情况又要重新算。

“在海水压力下,

能听到焊条撕裂的‘咔咔’声”

1988年,我国核潜艇研制迎来了第一次极限深潜试验。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深潜试验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旭华:任何一点结构、材料、设备达不到(极限深度海水压力的)要求,都有可能就艇毁人亡。我说我下去,万一在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会及时地协助艇上研究,采取措施。作为总师,我要为这一百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深潜归来

年逾六旬的黄旭华成为全世界第1位参与极限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这次深潜试验,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都因承受压力过大而渗出了血……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黄旭华:在海水压力情况下,艇在不断地变形,一变形就发出声音。“咔咔”“啪”,听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个别的焊条撕裂了,那撕裂的声音像尖叫一样,那更厉害。后来(潜艇重新)上升到100米安全深度,突然一下,整个艇就沸腾起来了,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都哭起来了。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后排左一)同参与深潜试验的科研人员合影

黄旭华:这条艇我们从无到有,我们完全靠我们自己白手起家干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小的(零件)是进口的。

三十年不入家门 赫赫而无名

“时时刻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刚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时,领导给黄旭华提出要求。

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般的科学家都是公开提出研究课题,有一点成就就抢时间发表,而你们秘密地搞课题,越有成就越是把自己埋得越深,你能承受吗?”以前的老同学这样问他。

黄旭华肯定地说:“我能承受。在大学时我经受过地下组织严格的纪律性、组织性的锻炼和考验,相比之下,隐姓埋名算什么?”

不过,今天回忆起往事,黄旭华也坦承,“隐姓埋名当无名英雄,也有难以忍受的痛苦。”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院士青年时代

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阳历新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汕尾老家。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母亲送别三儿子时,留下了简单几句期盼:“你从小就离开家,那时候战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解放了,社会安定,交通恢复了,父母老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

黄旭华流着眼泪满口答应了母亲。他没想到,这一离别,就是30年;再相会时,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

他回忆说:“父亲病重,我工作紧张没回去。父亲去世,我也没回去奔丧。父亲直到去世也只知道他的三儿子在北京,不晓得在什么单位,只晓得信箱号码,不晓得什么地址,更不知道在干什么。”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描写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

黄旭华把文章寄给广东老家的母亲。文章中只提到“黄总设计师”,没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这句话让母亲坚定地相信这个“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三儿子。

母亲没想到,30年没有回家,被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埋怨“不要家、忘记养育他的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在为国家做大事。

多年后,黄旭华的妹妹告诉他,母亲当时“一而再、再而三地读这篇文章,每次读都是满面泪水。”

母亲把子孙叫到身边,说了一句让黄旭华几十年来都感动不已的话:“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都要理解,都要谅解。”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全家福

2019年9月29日,黄旭华老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黄旭华在颁授仪式上发言

黄旭华: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曾庆存(85 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5 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

曾庆存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曾庆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和构建斜压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计算涡旋和波动的技术瓶颈,首次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论、模式和方法随即被世界气象组织“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曾庆存院士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4 年被美国气象学会授予其最高荣誉——荣誉会员,2016 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其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

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方法

1957年, 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曾庆存被派到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气象技术,支持国家的建设发展。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曾庆存到苏联求学

彼时,国际气象研究还处在十分初级的阶段,误报、错报现象频发。而“数值天气预报”,还是一个预报准确率很低的简单方程。

数值天气预报,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大气中所有复杂的数据通过大型计算机,用研究出的可计算的方程模型,作数值计算,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在这个预测方式中,最难的就是方程的算法。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求解数值天气预报的原始方程,但多年来毫无结果。

来到苏联一年后,曾庆存的导师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他。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我周围的师兄弟都说,你(导师)不要把这个演习方程给他,你害了他,如果他做不出来毕不了业,拿不了学位怎么办?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整整推演了一年半的时间,真正留给曾庆存上大型计算机来验证结果的时间,只有短暂的10个小时。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苏联那时候也只有一到两部计算机, 编程程序非常复杂,我们那个时候也要一万多条指令,你要打孔的,用纸带打孔,把那个砸烂,我手又笨,砸得很慢 。

而就是这10个小时的上机验证,26岁的曾庆存提出了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并得到应用,预报准确率超过60%。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世界第一张应用原始方程的天气图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归心似箭了,就想着早一点回国作出贡献。

然而,当时我国并没有大型计算机,无法实现大量高难度的计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庆存只能一边做一些气象研究理论工作,一边坚持推进改善原始方程。

我国首颗气象卫星发射

建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1970年,35岁的曾庆存又迎来了人生第二个未知的挑战——研究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从基本概念入手,又一次从零开始研究,曾庆存提出求解遥感方程的反演算法,成为当前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主要算法。

在曾庆存的理论基础上,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Ⅰ号”于1988年成功发射,第一时间发回了清晰的遥感图像。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我国开始建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比国外晚了整整25年。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国外引进的计算机,为数值天气预报中大量的运算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很快开展了自己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虽然起步晚,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也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准。

“得到这个奖项我心情很平静”

2007年,在曾庆存的倡议下,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通过这个装置,可以研究和预估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在精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提前预估近一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情况,为我国气象科学发展步入国际一流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还经常能看到曾庆存忙碌的身影,今年85岁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得到这个奖项我心情很平静,我还是要照样耕耘,照样带学生。毕竟国家让我上大学,没有这个我没有这些。感谢国家,因为国家不强大,我能够做什么?这是真真正正,从内心的感激。

在本次奖励大会中,福建有14项成果获奖!

福建14项成果

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福建省共有14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福建省单位主持完成的3项,参与完成的11项。按奖种分布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结果呈现几个明显特点: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获奖数量和领域有较大突破。获奖总数为上一年的2倍,也是近5年内最多。其中,福建农林大学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是我国兰花领域的第一个、也是福建省花卉产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企业创新实力凸显。企业获奖成果8项,比上年增加60%。获奖企业10家,比上年翻了一番。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中,企业参与完成的占三分之二。其中,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我省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近年来福建省企业在获奖等级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些都显示了福建省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得奖项目的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由福建省单位牵头完成的3个项目都系自主研发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在全国范围已有比较成熟的成果转化成效。参与研发的单位也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水产养殖、能源与环境、医药生物等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部分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此次获奖项目中,由福建省单位主持完成的有:厦门大学田中群等完成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等完成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福建中医药大学陈立典等完成的《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福建省单位参与完成的有: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攻关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州大学杨有福的《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机理与分析理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厦门大学高亚辉《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施峰《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另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蛋鸭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的《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及冶炼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的《编码摄像关键技术及应用》、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体系建立及临床推广应用》、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的《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 2 名,1999 年设立、2000 年度首次评选颁奖,至今已走过 20 年历程,除 2004 年度、2015 年度空缺外,之前共有 31 位著名科技专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

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刚刚,传来重磅信息!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福建14项成果获奖

来源:白鹭洲知政、FM93交通之声、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