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研发 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行业动态   机械制造   产业动态   2023年02月08日
文章来源:企业家杂志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cnzlsj阅读量:312
内容摘要:顾问式营销的背后,透露着王丽萍另外一个与常人不同的理念。通常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最重要的东西是核心技术。但王丽萍却认为:支撑一个企业长久活着,并且活得很好的最重要因素是客户,而非单纯的技术。技术只是一种实现客户目的、解决客户问题的手段。一项技术从诞生起,就意味着落后了。世界往前发展,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东西冒出来。企业应该聚焦不断研发能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的产品,而非过于看重所谓的专利技术。

对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科技企业而言,它的掌舵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理科生、技术男、性格内向?

 

很难想象,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氏)董事长王丽萍的身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标签:文科生、女企业家、带领企业走向国际化。每次遇到问题,她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想办法、想办法、不怕任何困难。

 

王丽萍,凭什么可以造就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商管理博士
珠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
珠海市工商联第八届常委
珠海市金湾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珠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新三板企业家创新精神金奖”获得者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过:好企业与坏企业的差距不会超过5%。这5% 的差距,不在于管理方面,而在于企业家精神方面。企业家不是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求解,而是要不断创造条件、改变条件,把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作为一个不懂专业技术的文科生,她把外行人领导内行人变成了可能,并且让员工心服口服;对于此前没有合作过的民营企业,她凭着企业技术自信,全力沟通,硬生生改写招标公司中标结果,最后把订单收入囊中;因为一次意外事件,和氏背负了50多个诉讼案件,她不惧困难,不断与各方沟通,最终令企业起死回生。

 

从格力到美的,从三菱到松下、大金,几乎所有使用“研磨抛光”这道工序的公司都在采用和氏的产品。这样一位女企业家怎样凭借企业家精神,成就如今的和氏?
 

01

创立和氏,打造像和氏璧那样的好产品

 

在创立和氏之前,王丽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连环创业者”。她的感触是:“上下游都会把你夹在中间,议价能力非常弱,利润会越来越薄。”

 

“到底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才可以让自己更有激情、更长久持续地干下去?”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她从学机械的丈夫那里了解到:在装备制造行业要做好一个产品,工具装备至关重要。但大部分装备国内市场已经有人做了,如果只是成为跟随者,很难再有机会。即使走差异化,估计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同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王丽萍的爷爷和妈妈都是共产党员,从王丽萍很小的时候他们便培养她的家国情怀:做人要大气,不能小气,要爱国,做大事业。她创业后,决定做国内没有的,如果能解决“进口替代”的问题,那将是利在千秋的事情。

 

通过市场调研,王丽萍发现,很多产品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去毛刺抛光高精度加工设备,90%需要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进口。以美的、格力为例,空调压缩机中最核心的五大部件,这一道工序的高精度设备几乎都被日本垄断。

 

产品不断走向高精度、精益化,这项技术必然被市场需要。当产品越来越追求精益求精的时候,去毛刺抛光不仅可以改善产品外观,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安装的精准度和产品品质。以燃气煤气灶灶芯为例,经过去毛刺抛光这道工序后,灭火率大幅降低。由此,王丽萍深感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市场前景的技术。

 

然而,王丽萍并没有急于求成寻找技术。她更关心客户在使用这些进口设备时有哪些痛点。虽然不懂技术,但她明白:万事万物都有通用的逻辑。企业的初心就是解决客户的痛点,技术只是满足痛点的手段之一。

 

2004年3月15日,和氏诞生了。为什么叫“和氏”?王丽萍说:一是要合力干好一件事,合适就好;二是要打磨像和氏璧一样的好产品。

 

 

王丽萍团队在一开始并没有核心技术,而是在与客户的交流、测试中打磨产品、提升技术。这给研发带来了显著效果。上图为王丽萍了解去毛刺项目的研发进展情况,下图为培训安装人员用机器人去毛刺技术

 

王丽萍决定先聚焦家电行业,她深入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了日本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明显痛点有工件翻转定位不准、容易掉料、机种切换太慢等。比如,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翻转,由于机构传动定位不准确,平均100次加工可能发生3?5次定位不到位,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稳定性以及加工质量。

 

摸清以上痛点后,王丽萍组织工程师展开实验攻关。与不少以技术见长的企业不同的是,王丽萍团队在一开始并没有核心技术,而是在与客户的交流、测试中,打磨产品、提升技术。与客户共同测试研发给企业带来了非常显著的结果。

 

和氏内部提倡一种“顾问式营销”:和客户一起实验研发,从而帮助客户达到提升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一台设备最终的使用效果不仅和设备本身相关,还和工艺相关。比如,格力和美的的空调厂,在技术定位、设备选择、工艺选择等方面不尽相同,不可能将一台设备同时卖给两家。除了设备研发人员,和氏还找来了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专业工艺人员,共同解决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相比隐形冠军、行业冠军这样的外界称呼,和氏最看重的是当客户有相关需求的时候,会不会首先想到和氏。通过顾问式营销,和氏成功打进了美的、格力这样的标杆客户。

 

顾问式营销的背后,透露着王丽萍另外一个与常人不同的理念。通常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最重要的东西是核心技术。但王丽萍却认为:支撑一个企业长久活着,并且活得很好的最重要因素是客户,而非单纯的技术。技术只是一种实现客户目的、解决客户问题的手段。一项技术从诞生起,就意味着落后了。世界往前发展,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东西冒出来。企业应该聚焦不断研发能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的产品,而非过于看重所谓的专利技术。

 

当然,这也解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作为外行人,王丽萍可以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她永远在依靠客户、大客户来驱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一个大客户的合作,甚至可以带动一个行业的工艺变革,这样的平台会为工程师带来源源不断接触新技术的机会。

 

在王丽萍的努力下,三菱、松下、大金这些日系品牌也陆续选择了和氏。因为使用效果显示:和氏的去毛刺抛光机在精度、失误率上超过了日本企业。

 

这个过程,只有王丽萍心里知道:“你要受到很多的冷眼,专注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技术,意味着市场份额小、产值少。”但她的坚持是值得的。十多年后,至少在家电领域,这一设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很难见到日本机床的影子。待到新冠疫情结束,王丽萍将要全面发力海外市场,把和氏研发的产品推向全球。
 

02

只要自己不倒,谁也推不倒

 

然而,当和氏的业务蒸蒸日上,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时,却被裹入了一场致命且意外的口罩机危机,差点给和氏带来灭顶之灾。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袭而至,口罩紧缺。由于和氏具有出色的科技开发和制造能力,当地政府找到王丽萍,希望和氏可以生产口罩机。

 

解决口罩问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王丽萍一口答应下来。

 

不仅是政府,当地一些大的企业也找上门来,希望可以解决员工的口罩问题。本着保障本地口罩供应的原则,和氏接下当地一家大企业的100多台口罩机的订单。

 

结果,该客户以质量不过关为由迟迟未提货,后来竟然一纸诉状把和氏告上法庭。但事实上,和氏生产的口罩机一直都是高标准生产,产品出口美国、法国等13个国家,质量问题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一时间,主办贷款银行及其他贷款银行,都开始以重大诉讼风险提前抽贷为由,对和氏发起了起诉。之后,供应商也纷纷起诉,大家都怕收不到钱,堵厂门的、睡在工厂的、守着办公室的都来了。整个公司人心惶惶。


这样的场面,王丽萍也是第一次经历。公司账号被封、个人被“限高”,要说不怕是假的,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默念:想办法、去沟通。一方面,她不停跟银行、供应商等各方面解释沟通;另一方面,到北京与券商讲清楚事情经过,了解事件将对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怎样恶劣的影响。虽然依据口罩机官司的判决结果,表面上看和氏赢了,但王丽萍却被要求退回近3000万元预付款。

 

王丽萍承受了巨大的个人压力,但企业不能停摆。账号被封,就和客户沟通,让他们和子公司签订合同。得知和氏的情况后,不少客户提前支付预付款,或调高首付款比例,有些客户甚至全款支付。

 

在人生低谷时,对别人的雪中送炭格外感恩。王丽萍感叹:“当企业遇到风险或困难时,还是被客户救了。”也可以说是技术研发拯救了企业,否则客户完全可以选择其他企业。

 

近3000万元的预付款怎么办?正在王丽萍一筹莫展之际,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派人做尽调,才发现原来受影响的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却差点把企业拖垮了。

 

与此同时,和氏也收到了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通知,这样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又是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珠海市香洲区正菱公司共投资6900万元把王丽萍从泥淖中拉了出来,其他国有背景的机构也陆续考虑参与进来。就连资本界人士也感到惊讶:没想到,在有这么多诉讼案的情况下,竟然国有资本还能进来。


在珠海市香洲区政府的推动下,银行、供应商也纷纷出面和解。经过三年煎熬,终于在2022年12月30日,王丽萍把所有诉讼都做了了结。四面八方的祝贺扑面而来,很多人佩服王丽萍的毅力,面对那么多的诉讼和质疑,这场长达三年的硬仗是怎么打下来的?王丽萍只嘻嘻哈哈地回答:“我没有时间胡思乱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经历这次事件,王丽萍也得到了历练:以前,自己思考问题比较简单,总觉得企业的产品有技术含量,毛利也比较高,所以,企业发展比较稳健,慢一些也无妨。但经过这次危机,她深刻地意识到,企业还要快速实现规模发展。只有这样,才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王丽萍的努力下,三菱、松下、大金等日系品牌陆续选择了和氏产品。因为使用效果显示:去毛刺抛光机在精度、失误率控制上超过了日本产品业。图为和氏技术人员与德国技术专家探讨去毛刺前沿工艺

 

这也更加坚定了和氏走技术创新这条路线的信念,无论何时,技术创新都是一道帮助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屏障。同时,政府的援手,让王丽萍也心生感触,和氏创业20多年,一直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关键的发展步骤,都踩在了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节点上。


无债一身轻的王丽萍,将在2023年大步向前。
 

03

没有不可能,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

 

两年前,王丽萍得知一个信息:一家苹果一级供应商向社会面发出一封函件,征集各界有识之士探讨手机中框的研磨工艺。

 

在这之前,王丽萍想要开拓手机研磨抛光业务,很多人都说她是异想天开。如此成熟的产品怎么可能用到研磨抛光?

 

王丽萍没有犹豫:一定要想办法,一定要用进去。

 

当前,家电行业越来越接近饱和,短时间内更新换代的可能性极小,和氏十年前的设备格力到目前为止还在用。而3C领域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市场容量大,而且更新换代快。王丽萍也留意到,不少装备制造的公司都是依靠3C领域上市的。她一边密切关注3C行业发展,一边隔三差五找相关人士了解行业新动向。

 

王丽萍兴奋地认为,机会来了。她立刻想方设法联系这家供应商,最后甚至连守大门堵人的办法都用上了。好不容易辗转对接到关键人之后,迎来的却是对方的“劝退”。“我们刚开始尝试,还不一定能够选用,苹果也未必愿意啊。你可能投入的几百万元会打水漂,我们什么承诺都给不了。”

 

面对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王丽萍没有任何犹豫:“没关系,只要你给我机会,我们愿意一起尝试,并马上提供样机!”

 

当然,没有公司会拒绝这样的要求。通过十几个月的跟进,不断测试数据,连方案都提供了好几套,先后投入三四台样机。在此期间,苹果公司严格审核了所有测试。最终对方认可了这项工序对产品升级的重要性,确认增加这道工序。

 

2022年开始正式投标。当时因为新冠疫情,投标只能通过远程视频方式进行。而和氏早已在新三板挂牌,这对投标结果是非常有利的。当王丽萍觉得问题不大时,却反馈回来一个意外的消息:开标后并没有首选和氏。

 

收到这个消息后,王丽萍镇定了几秒,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哪能如此轻易放弃。她立刻召集所有高管展开一轮电话攻势。“务必要找到各个相关方、凡是能够认识到相关的人,全部打电话沟通!”

 

两天下来,打了上百个电话,甚至打到了总部采购中心。王丽萍才得知一个背景信息:技术部门对和氏很认可,但采购部门不放心,因为此前没有合作过。后来他们直接堵到总部采购中心,见到了负责人。她恳请对方“一定给我这个机会”,但面对中标结果,采购部负责人也无法改变,只好婉拒。

 

如果说要论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区别,管理是一门科学,但是企业家需要艺术,其有很多非理性因素推动着企业家做出决策。王丽萍身上,这点特质就是异于常人的坚持。她不相信,自己这么过硬的产品不能入围,一定是沟通不到位。

 

“人世间没有不可能,不到最后一秒都不放弃。”在连续打了无数个电话之后,周日晚上公司接到对方工程经理的电话:“被你们搞得受不了了,我们周一上午开会讨论。”三天的电话没有白打,至少引起了客户中国区高管的集体重视。

 

周一,王丽萍在忐忑中等来了对方的回复:“先用你们六台试一下!”按常理来说,在开标结果出来的情况下还能翻牌,已经相当不易了。但王丽萍沉得住气,立刻又乘胜追击沟通:“您既然给我们六台,为什么其他二十几台不给我?”但对方显然不会轻易松口,毕竟是第一次合作,能够给六台已经是极限了。

 

自始至终王丽萍都没有放弃过对三十台订单量的争取。在这期间,她仍不断和工程师反复核算成本,始终没有停止研发,一直在研究哪种技术可以再改进、再降成本。

 

到了四月份,通过工程师的努力,竟然发现还有五六万元的成本降低空间。这边结果一出,王丽萍又立刻向客户抛出这样一张“王牌”:我可以把每台的价格再降低5万元。这不是个小数目,能为客户整体节省一百多万元呢?这样一来,对方从上到下已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三十台的请求。

 

这是一场漂亮的市场争夺战!

 

事后王丽萍回想起来:事情瞬息万变,每一秒都会发生变化。但凡当时自己要是有一丝丝的犹豫,这个订单可能无法拿下,想要再进入这样高端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就更难了,也就没有后来华为、比亚迪等众多知名客户的关注。

 

事后,对方还开玩笑地说:“没有哪一个供应商,在开标后还能这样‘骚扰’我们,如果我不给你三十台的订单,连觉都睡不了了。”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经过这次攻关,王丽萍总结出几点经验:第一,靠产品说话,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对产品的研发;第二,敢于尝试新技术,并且坚定不移地做,不能有丝毫的犹豫。第三,任何时候,沟通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王丽萍一直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04

为走向国际,努力工作60年

 

优秀女性企业家凤毛麟角,深耕在制造业的女性企业家更是少之又少。

 

王丽萍说:“我这个人野心有点大,好奇心很强,我要工作60年。第一个20年,进行创业积累、管理积累、团队积累、技术积累;第二个20年,全力往前冲,应用资本的力量,成为上市公司,打造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进来,带一批老板出来,干些快乐的事儿;第三个20年,退居二线,做顾问,做指导。我要全力以赴做一家强悍的科技型国际化公司,让每一个家庭都有和氏的影子,让和氏研发的产品用到世界各个角落。”

 

当被问及女性企业家的优势时,王丽萍很率真:“人家不可能因为你是女性,就对你更加温和,反而会质疑你的能力。一个文科生,又没有技术优势,能干成事业吗?现实是我不仅要带领公司,还要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进公司就是雷厉风行,进家门就是贤妻良母,角色就要转换。

 

商场拼杀二十年来,王丽萍早已不再把自己的性别放在心上。“生意场上没有性别,如果你老是想着你是一个女人的话,是做不成事情的,你反而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累,开始怨天尤人。”正因为如此,女性企业家必须要拥有一颗比男人还要坚定、乐观的心。

 

按照王丽萍以往的性格,她不会接受采访,但经过这一系列的坎坷,她希望把这些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家:第一,信念很重要,只要坚持自己不倒,谁也推不倒。第二,遇到问题想解决办法,敢于找人沟通,寻求别人的帮助,这不是软弱,也不是丢脸的事情,终极目标是要把事情做成。

 

“王丽萍”这个名字是爷爷取的,王丽萍原本认为并不好听,太过女性化。后来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丽萍、丽萍,不就是力拼、力拼嘛,所以,她的微信名叫“力拼”,她确实在用尽全力地拼,一个是全力以赴的拼搏,一个是为企业拼接各种有利资源。

 

王丽萍希望自己的后半生活成一个万花筒,只要轻轻一转,前半生的各种碎片就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各种奇妙图形,她就可以更加五彩斑斓、丰盈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