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深度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行业动态   新能源   产业动态   2023年06月01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阅读量:753
内容摘要: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了《氢能汽车蓝皮书: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提到,氢能在工业、交通、能源等多领域开展替代应用将成为重要趋势。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工作的推进,我国车用氢能领域发展迅速。国家氢能规划和各地氢能发展引导政策普遍提出积极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工作,氢能在调峰储能和热电联供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22年3月,为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对氢能产业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也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重要政策之一,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未来发展路径和方向。至此,我国氢能产业进入顶层规划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阶段。国家规划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交通领域作为多元化示范应用的重点,指出重点推荐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客车、货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
    氢能在国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国家政策中均被提到。氢能无论是作为原料属性还是作为能源属性,在助力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深度脱碳、绿色发展,践行“双碳”目标等方面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未来应用潜力引发广泛关注。
    我国现有氢气生产集中在化工行业和钢铁联合制焦行业中,作为原料生产化学品,还有少量氢气在钢铁冶金行业和电力行业作为还原气和尾气燃料。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约4400万吨/年,同比增加3.3%;2021年氢气产量约3470万吨,同比增加4.8%。从氢气的生产原料构成看,我国氢源以煤为主,煤气化制氢(含焦气化制氢和油气化制氢)产量规模占比为64%;其次是高温焦化制焦炭、中低温焦化制兰炭、电解制烧碱、轻烃制烯烃副产的煤气和尾气中的氢,产量规模占比为19%;再次是天然气和炼厂干气制氢,产量规模占比为15%;其余是甲醇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等,产量规模占比均为2%。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还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电解水制氢年产量预计只有1万~2万吨。
    2021年我国高纯度氢气(纯度≥4N,相当于99.99%)产能约37万吨,产量约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和14%,生产来源以化工尾气提纯制氢为主。我国高纯氢下游消费主要用于电子、半导体、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冶金、玻璃、食品、航天、新能源等行业。现阶段我国新能源行业用氢主要是车用燃料电池用氢,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示范阶段,未来还包括船用和无人机等交通燃料电池用氢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用氢。目前,我国车用氢能年用氢量约1万吨,氢的供应方式呈现多样化,氢气来源主要为电解水制氢和化工副产氢。
    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由于基数体量大,预计未来几年仍是氢的主要消费领域,化工行业产品总需求和用氢量仍将保持缓慢上升趋势。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已开始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绿氢制化学品项目,积极探索氢储能和绿氢化工结合的发展模式,宝武集团、河钢集团等钢铁企业开始探索氢冶金的示范应用。未来随着风光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及碳排放成本的上升,绿氢将逐步展现其巨大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