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畅通” 纾困中小微和民营企业
行业动态   其他   两会传达   2020年06月03日
文章来源:转载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有关媒体阅读量:962
内容摘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推进“融资畅通工程”,纾缓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做好“五个畅通”,纾困中小微和民营企业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

 

    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活下来”“活起来”是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金融纾困显得愈发重要。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推进“融资畅通工程”,纾缓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郑亚莉认为,当前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着政策、信息、资金、渠道及服务等方面不够畅通的问题,要着力解决。“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引领下,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数量约占企业总量的98%,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但这些企业对应的放贷比重只占1%,贷款覆盖率仅为20%左右,和发达国家的80%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郑亚莉认为,深入推进“融资畅通工程”需要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的合力作用,实现“政策、信息、资金、渠道、服务”五个畅通:


    ——做到“政策畅通”。在大力气打通金融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深化“三服务”活动,通过“党建+单元”,党建引领、政银企单元分级作战联动的方式,建立常态化驻企专员,“一对一”做好金融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面向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及时传导落实到位。


    ——做足“信息畅通”。依托数字技术、信用功效,深化平台应用功能,构筑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大金融科技赋能,增进银企互信和机构互动,破除银企信息不对称,建立集政策服务、办事指南、产品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信息畅通。


    ——做强“资金畅通”。紧盯首贷率,筑牢续贷率,创新信贷机制,科学信贷投放,引导资金高质高效对接实体经济。创新担保方式,丰富优化金融产品,推广无形资产、权益类等质押贷款覆盖面、扩大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深化还款方式创新、推进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做到精准引流、精准“滴灌”,让信贷“活水”持续惠及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做实“渠道畅通”。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产品均可准入,确认贷款到期前银企续贷转贷意愿,确保无缝衔接。建立“正向激励+尽职免责”制度,正向激励金融机构创新贷款还款方式,大力发展信用贷,扩大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模式,做到能贷则贷、应贷尽贷,探索企业增信担保新路径,制定年度专项金融服务目标,建立“敢贷、愿贷、能贷”尽职免责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试点,探索投资银行模式,畅通资本市场直融渠道。


    ——做深“服务畅通”。实施企业服务“一级响应”,建立常态化银企沟通机制,设置驻企金融服务专员、金融服务站,开展“百地千行进万企”等活动,缓解“融资难”。落实惠企减负政策,按照“保本微利”原则,降低融资费率,缓解“融资贵”。优化信贷管理制度,简化流程,治理融资“程序繁”。完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积极性,确保“可持续”。深化金融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全面“减材料、优流程、强服务”,确保效率提升。


“只有政策、信息、资金、渠道、服务这五个方面畅通了,才能有效纾缓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郑亚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