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公共卫生体系关系公共健康
行业动态   医药医疗   科技政策   2020年06月04日
文章来源:转载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有关媒体阅读量:1122
内容摘要:“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与会专家学者、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我在座谈会上是第一个发言,感觉总书记和我们交流很亲切。”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说,“我们在救治过程中采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措施,收治了很多80岁以上的老人,确实是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这就是遵循了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导思想。”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如何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十分关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童朝晖说,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体系、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指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今后我将致力于不断强化公立医院传染病防控基础建设,增强医院发热门诊对传染性疾病的哨点及预警作用。以后三甲医院的功能不仅仅是看病,对如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同样也要重视。”

 

6月3日,童朝晖启程赶赴武汉,继续投入抗疫战斗。他说:“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医疗服务不能到此结束,需要持续追踪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为完善医疗救治不断积累经验。”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可以预防或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总揽全局,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讲话全面系统地布置了未来如何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说,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首善标准,结合首都公共卫生建设实际,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救治、科技人才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和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切实为维护首都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在武汉,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仁和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岩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她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区和企业公共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也大大提升。

 

“目前武汉的疫情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区,但低风险不等于没有风险,我们仍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引导大家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养,共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张岩说。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期间曾随医疗队赴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协助当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金伟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令我深有感触。这次去非洲支援抗疫的经历,真切感受到全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病毒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总书记站在国家整体战略高度,着眼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刻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经验教训,精辟阐明卫生健康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系统论述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筑牢防护网隔离墙、推进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于全党全社会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推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切实维护人民安全和健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预防为主,稳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功防范和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深刻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面对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还要看到,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次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健康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长征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