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更多的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健康,不仅体现在诊疗技术革新方面,还体现在有效补充医疗资源、弥补基层诊疗服务短板、转变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面。
“只需要15秒,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就能对患者的CT影像出具智能分析结果。如果仅依靠医生肉眼阅片,一般需要耗时5至15分钟。这款由平安科技开发的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在疫情期间的使用覆盖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全国各地1500余家医疗机构,通过该系统筛查出有肺炎CT影像学特征的疑似患者2万多名,并辅助医生进一步排查,累计智能阅片量超400万张。
体素科技推出的胸部CT多病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肺炎特别版)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过CT影像分析新冠肺炎异常病例和重症病例,帮助医生实现有序化分级诊疗。这两款产品在疫情期间被广泛应用于武汉火神山医院等数家医疗机构。”这是来自相关权威报道的数据。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凸显。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均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能量,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与创新中的比重,从而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正在重塑医疗服务的效能,驱动“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水平。“医工企”结合的模式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人工智能医疗技术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医疗服务带来更多可能。
“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前景广阔,还需在政策、机制、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这是来自有关权威对目前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及其现状的如是解读。而由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36氪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蓝皮书》则显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国内诊疗流程的主要切入点在于医学影像和精准医疗。
显然,不论是医疗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还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平安科技、体素科技,据了解,近年来,他们抓住关键点,推动产业发展优势的形成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才是确保在产业化布局发展中的必胜之本。据悉,每年他们提交专利申请总量并获授权的专利数量都相对非常之多、质量相对非常之高。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涉及到技术突破、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等各个环节,而且各个环节在与政策、市场等的触碰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破解医疗科技成果转化难,已有答案。相信更多的“平安科技”、“体素科技”和“北京积水潭医院”,都会继续探索创新机制,发挥“医工企”结合的优势,产生一批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创新思想、人才和成果,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并为其形成规模化效益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