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十强城市出炉,北京居首彰显硬实力
行业动态   综合   推荐热门   2022年08月29日
文章来源:来源: 科技日报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阅读量:402
内容摘要: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它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秘密武器——“专利信息”。报告显示,在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其专利数量大于600项的比例更高。

“专精特新”十强城市出炉,北京居首彰显硬实力

2022-8-24 来源: 科技日报

 

从昔日的冷板凳到如今的广受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疑成为当今经济备受瞩目的发展力量。8月24日,天眼查研究院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十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重点挖掘其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促进价值,填补了行业内的研究空白,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阶发展提供有利的成长启示与路径参考。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GDP呈现正相关态势,企业集聚的TOP10城市超过一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居“专精特新”十强城市首位,而宁波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以及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专利数量大于600项的“专精特”新企业比例更高。

东部沿海企业占比过半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90%的新增就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十强城市中,上海、宁波、天津、青岛、厦门等过半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都经过时间的检验,平均成立时间接近10年。

工信部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2626家,占比55.15%,这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较强的产业协同息息相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链完整性优势不可或缺。

作为中国经济的引擎,长三角与珠三角长期上演着经济博弈。而随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引进优秀人才,开始成为双方角逐的新焦点 。

人才与科研实力并行

“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涌现,代表着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它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秘密武器——“专利信息”。报告显示,在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其专利数量大于600项的比例更高。

北京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17家。成都是创新力强、企业专利数量最多的新一线城市代表。成都智能制造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新增4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7家。 

解决“补短板”难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70%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

多年深耕细作、扩容提质,持续涌现出一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纳米微球、石墨设备、海底电缆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形成了相对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智能化升级倒逼产业发展。挖掘新动能,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多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途径。《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将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5万家。

除重庆外,东莞市在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也下足功夫。在《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中指出,东莞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000家,瞪羚企业达1000家,百强创新型企业达100家,推动实施一批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从昔日苦坐冷板凳,到如今成为科创板的后备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疑是当今经济发展备受瞩目的力量。2021年《“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