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谋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价值 |
行业动态 综合 产业动态 2023年01月02日 |
| 文章来源: 文章版权:转载信息 作者:专小编 整理 | 阅读量:597 | |
内容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近年来大量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但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困境将其堵在了数字化的半途。在这一情形下,低代码技术应运而生,凭借其简易、敏捷、高效的可视化应用开发特质,为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全链路的数字化体系带来了机遇。为此,专利世界网针对有关权威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发展现状及数字化实践案例深度解析进行整理,供用户参考。 |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
1“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2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3“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实践案例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1.1 “专精特新”的提出与发展背景
1.2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专精特新”企业的定义及内涵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工信部指出我国将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并推动“小巨人”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领航企业发展。从“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层次来看,从上到下具体可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是中小企业中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图示 专精特新所处我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位置
历年政策梳理及解析——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专精特新”概念于2011年7月由工信部首次提出;随后《“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也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年末,工信部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2021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发展“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9月,北京交易所宣布设立,其核心是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2022年1月,工信部表示将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和梯度培育体系。
“十四五”期间国家明确了“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
《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2021-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则明确了“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表示,2022年将新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通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
“十四五”期间各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汇总
为持续引导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其中,明确提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目标的省市汇总如下:
“十四五”时期全国31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
提出背景-内因: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庞大、贡献突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是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中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提出背景-内因: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小企业是创新主力军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制造业正由“三低一弱”走向“三高一强”,其中,技术创新是发展关键。中小企业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适应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是创新的主力军和重要源泉。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贡献
提出背景-内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其中,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是服务“双循环”格局的重要举措。
提出背景-外因: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动荡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受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有许多行业和企业受到美国不公正的对待、陷入美国的制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在中国崛起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已势不可挡之后,美国更是收紧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采取了337调查、实体名单、未经核实的危险名单、反倾销调查等一系列打压手段,其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供应链连环打击在范围、影响、剧烈程度上都达到新高。
提出背景-外因:高新科技发展遭遇“卡脖子”
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报》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题,推出了一组由35篇报道组成的专栏,系统性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在哪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的本质是“技术垄断”,体现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不仅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发展,也卡住了国家经济的“命脉”。
数量规模:已公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22家
截至第三批名单,工信部共公布了4922家“小巨人”企业(包含160家第二批未通过公示企业)。从区域分布来看,“小巨人”企业在东、中、西部的分布基本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规律一致。从省市分布来看,浙江、广东和山东入选的“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三,浙江和广东的数量均在400家以上,山东省数量为367家;排名其后的是江苏、北京、上海,入选数量均在250家以上。
图示一批至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及省市分布情况(单位:家)
数量规模: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目前中国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山东、安徽和上海的培育数量已超过3000家;广东、北京、四川、江西、河北、贵州和云南培育的企业数量在2000家以上。1.2.1 数量规模: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
图示:全国31省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单位:家)
行业分布:整体呈现出“6789”的特点
从行业分布看,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6789”的特点:超六成属于工业“四基”(即工业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图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6789”的特点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2.1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2.2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现状及路径
2.3 低代码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
2.1.1 数字化建设是申报“专精特新”企业的必备能力
各地在“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精细化”和“新颖化”两项评价指标中要求企业数字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专精特新”企业应着眼长期发展积极拥抱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转型“内力”。政府也正在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帮扶工作。2021年2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促进重点“小巨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支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上云用云等服务。工信部表示2022年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图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条件中对企业数字化水平有相关要求
2.1.2 数字化建设使企业实现全流程经营效率的提升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全流程经营效率的提升。从典型案例来看,专精特新企业华纬科技通过新生产力工具搭起了全流程的业务管理的体系之后,生产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借助新生产力工具,专精特新企业影石创新实现了30%的效能提升,客户需求解决速度提升30%,产品维修效率整体提升30%。
2.1.3 C2M模式重塑制造业,需通过数字化建设适应新要求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升级、个性消费时代到来,全球制造业正在由传统的M2C模式转变为C2M模式。用户取代厂商成为中心,参与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个性化和时间要求不断变化,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是否能够快速响应非常重要,需要快速构建大量应用支持生产柔性化。通过数字化建设,企业能够以个性化服务满足各地客户的特殊需求,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工艺技术,能够直接为终端客户高效率地提供高品质产品,还能通过数字营销等新渠道顺利实现客流开拓。
2.1.4 多品种小批量已成为常态,需通过数字化建设应对挑战
定制业务的产品种类繁多并且批量不大,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上游原材料更新快、供应商繁多,正在逐渐成为常态。在上述背景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容易面临多方面挑战,容易出现“三高”问题(即高交期、高库存、高成本),而企业的生产设备也日趋精密化和智能化,因而急需进行数字化建设,从而在满足多元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重建效率、成本、质量新体系。
2.2.1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现状
我国数字化转型正从起步阶段向系统变革逐步推进深化,转型领域、支撑体系、生态建设正不断完善升级,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则表示,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国家级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深于省级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则比未被认定的企业整体转型程度更加深入。
2.2.2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路径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可以选择的三种数字化建设路径分别为:①自行搭建;②采购传统标准化信息产品;③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底座上自主构建或购买应用。在云、数、智、物、链等基础信息技术以及云原生、低代码、微容器等中台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第三种路径优点明显,通过提供一个弹性、可扩展的平台,为制造业核心生产环节提供基础能力,牵手生态伙伴提供专业的行业应用,同时为企业快速自建个性化应用提供低代码开发工具。
专精特新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转型关键基础能力不足
目前,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装备占比、信息系统覆盖率和设备联网率均具有较高提升空间。企业内部“数据孤岛”的现象比较普遍,具体存在数据重复录入、不及时、不准确、无法关联等痛点问题,覆盖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尚未构建,对越来越多数据和流量的负荷以及处理能力有限。
数字化相关人才供给不足
数字化转型人才不等于技术人才、不等于专业型人才,往往是具有跨界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通才,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资源少,转型驱动力不足。从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人才结构看,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人才占比较低,自有平台建设难,多业务系统融合难,企业人才结构待进一步优化。
专精特新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亟需普惠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软硬件购买、系统运维、设备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而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不具备这个实力。需重点关注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其资金压力最大,但获得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感知最小
专精特新企业存在治理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安全顾虑
数字系统涉及企业数据、软资产、人才库资料等重要信息,专精特新企业担心生产经营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等被监管部门汇聚,影响企业经营效率;担心平台将生产经营数据、生产工艺数据、研发设计数据等分享给竞争对手,导致商业机密泄露。企业信息安全保障难,平台需采取多种加密措施以确保资产安全
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化和普惠性平台服务待提升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碎片化、多元化,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转型解决方案存在数量少、针对性弱等问题,企业开发定制化的系统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和大量沟通时间。平台企业需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和差异化需求,以灵活的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兼具普惠性和个性化的平台服务,积极开拓更加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专精特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意愿不强
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除不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对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了解不够甚至完全不了解,未将数字化改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总体统筹,更不了解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必要性,而且更不熟悉数字化转型的措施与实施路径。专精特新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解决企业经营压力的效果不明显,数字化转型见效周期长,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
2.3.1 低代码:个性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数字化技术
近年来,随着消费的逐渐升级,个性定制成为了全新的消费理念,推动制造业进入了全新的个性化时代,大量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多品种、小批量成为了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常态,其由于需求不确定、订单个性化定制、多品种并行出现了大量的高交期、高库存、高成本等问题。在这一情形下,低代码技术应运而生。低代码技术即无需编码(0代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可视化应用开发方法,其具有易操作、高敏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有效解决了个性化时代制造业企业如何在满足多元需求的前提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难题。
2.3.1 低代码平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迭变的理想推手
低代码平台是依托低代码技术形成的数字技术工具平台,低代码技术在个性化时代脱颖而出的优势使得低代码平台成为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迭变的理想推手。低代码平台与物联网、云孪生、5G、数字孪生等技术平台一同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迭边框架中的数字中台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产业链的敏捷、无界、在线与自主。据Gartner 预测,到2023年,将有超过70%的企业采用低代码平台。
图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迭变框架
2.3.2 低代码平台完美契合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需求
“专精特新”企业具备一定的体量和规模且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较高的需求,而低代码平台敏捷、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十分契合“专精特新”企业的相关需求,因此,“专精特新”企业成了低代码市场的重点客户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与低代码平台的匹配度解析
2.3.2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低代码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应用广泛
作为低代码市场的重点客户,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低代码市场需求规模增长迅猛,2020年,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低代码市场规模接近5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2025年,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低代码市场规模将随着低代码技术的普及与进步快速增长,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或将突破3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从行业应用结构来看,“专精特新”企业低代码市场涉及诸多制造行业,其中专用设备制造和其他制造业较为突出,但整体来看,行业应用仍较为广泛。
服务专利,分享价值 !专利世界网(http://www.cnzlsj.com/)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实践案例:欢迎咨询我们!
加微信可咨询全平台服务方案!加微信请备注”科技服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