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权威数据:《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从事各类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6.6万家,从业人员达到82万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服务保障,对助力创新创业、稳定和扩大高水平人才就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以今年颁发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为例,40项金奖获奖项目从实施之日起至2018年底,新增销售收入6600亿元,新增利润629亿元,新增出口1363亿元,而这一奖项的背后,则是集聚的产业优势,让经济社会效益凸显。最近一段时间,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先是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升空,再是“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为我国实体经济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写下了有力注脚。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成绩来之不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今年前10个月,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3.2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5万件,均实现了疫情影响下的逆势增长。国家知识产权有关重要领导此前表示,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我国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推动知识产权向更高质量创造、更高水平保护、更高效益运用方向发展。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新增约3万家、从业人员新增38万人。据测算,2019年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13.2%。《报告》表明,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报告》认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创新主体、支撑创新作用进一步显现。服务呈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水平,凸显以“互联网+”平台为模式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